金凤镇作为重庆高新区开发建设前沿阵地,紧扣“党建引领、资源整合、精准服务、共建共享”理念,以“老杨群工”品牌迭代升级为核心,助推信访工作深度融入“141”基层智治体系,全力构建基层信访工作新格局,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党建引领强根基 凝聚信访工作合力
金凤镇将党建引领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,通过组织体系重构、队伍力量重组、服务阵地重塑,实现信访工作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联合作战”的转变。一是队伍融合,锻造信访治理尖兵。以“老杨群工”品牌为纽带,建立“组织动员+考核选拔+群众推荐”选人机制,从群工员中选拔骨干担任“141”专兼职网格员,其余充实“N”力量,形成“1名网格长+3名专职网格员+N名群工员”治理梯队。全镇127名网格员身着“老杨群工”标识服上岗,均掌握政策解答、纠纷调解等6项核心技能,实现信访问题“一员多能、一网通办”。二是阵地整合,打造便民服务矩阵。针对人口密集区域治理需求,按“网格设点、区域成网”原则,构建“老杨群工站+网格驿站+讲理堂”立体服务体系。如,佳园社区网格驿站集成信访接待、纠纷调解等功能;龙凤社区“老杨讲理堂”每月举办“院坝说事会”,邀请乡贤、律师参与矛盾调解。同时,“老杨群工站”与“141”基层指挥中心合署办公,实现“数据一屏通览、指令一键直达”。三是机制聚合,构建协同共治生态。建立“党建联席会议+网格周例会+群众评议会”三级议事机制,每月由镇党委牵头,组织20余家单位召开治理联席会议,2025年以来,协调解决老旧小区改造、停车难等信访问题47个。网格层面推行“走访-收集-办结-反馈”闭环流程,网格员每周走访不少于30户,建立“民生问题台账”,累计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826件,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。
二、源头治理防未然 提升矛盾化解实效
金凤镇坚持“预防在先、发现在早、处置在小”,构建分层解纷体系,推动信访矛盾源头化解。一是前端感知,织密矛盾排查网络。划分52个基础网格,每个网格配备“1名网格员+3名楼栋长+N名志愿者”,建立“每日巡查、每周研判、每月汇总”隐患排查机制。在重点区域设置“矛盾信息直报点”,群众可扫码、电话实时上报问题。2025年以来,通过前端感知发现并化解苗头性纠纷197起,85%在网格内解决,有效避免矛盾纠纷演变为信访事项。二是分类施策,创新矛盾处置模式。创新“易小初”“杂重大”“难复群”三级分类处置机制。对邻里矛盾、物业纠纷等简易问题,网格员联合楼栋长现场调解,平均24小时内办结;对征地补偿、劳动争议等复杂纠纷,启动“镇村(社区)协同化解”机制,整合多部门力量处置;对历史遗留问题等疑难事项,上报区综合治理中心,运用“5+N”模式(5名固定调解员+N个专业力量)实行“一案一专班”攻坚。三是多元共治,激发群众自治活力。坚持“群众的事情群众办”,培育“老杨调解队”“银发智囊团”等12个自治组织,300余人参与治理。在安置房小区推行“居民说事日”制度,每月组织居民代表、物业共商治理难题,2025年以来,解决化粪池堵塞等问题38个。建立“以奖代补”激励机制,对成功调解重大纠纷的团队或个人给予奖励,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矛盾化解积极性。
三、数字赋能提效能 推动信访智慧升级
金凤镇抢抓数字重庆建设机遇,聚焦服务决策、规范工作、方便群众,打造“AI+治理”智慧中枢,全面提升信访工作效能。一是数据驱动辅助科学决策。搭建“金凤智治”综合平台,整合人口、房屋、矛盾纠纷等多源数据,构建信访工作数据仓,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,为制定政策、部署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。二是流程再造规范工作运行。构建“网格上报-平台分拨-部门协同-跟踪督办”全流程数字化闭环机制。依托智治平台建立标准化事件处置流程,对信访事项实行统一编码、分类管理,确保办理过程规范有序。开发智能督办系统,对超期未办结事项自动预警,实现过程可追溯、责任可倒查。同时,建立信访工作电子档案库,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留痕,为督查督办、经验总结提供数据资料。三是数字服务提升群众体验。打造“指尖上的信访服务”,开发“金凤信访”小程序,集成在线投诉、进度查询等功能,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诉求、跟踪办理进度。建立智能应答系统,运用AI技术自动解答常见政策咨询,方便群众及时查询掌握。